大公网6月19日讯 综合媒体报道,最近李克强访问英国,中英间围绕女王是否见李克强而发生一些“故事”,尽管中国官方辟谣称不存在以“取消访问”相威胁,但分析人士依然认为此举显示出英国的敏感和“小气”,同时也能展示出中国确实在日益强大。
中国总理李克强将与夫人程虹一同于6月16日至19日到访英国,期间与英国首相卡梅伦举行中英高峰会。另有媒体透露,李克强还将与英国女王见面。在协调时还发生了一些小插曲,显示中国日益强大。
一篇据称是英国《泰晤士报》独家披露的文章透露,李克强访问英国,英国女王成为一场中英外交较劲的筹码。
报道说,虽然英国外交人员表示中英双方对李克强访问的行程安排“洽谈愉快”,但该报得知谈判过程困难艰辛,中方还一度威胁取消访问。
据了解,女王是否会与李克强见面成为中英沟通的主要内容。中方希望安排女王见面,最终如愿。
《泰晤士报》的记者说,中方要求安排女王见面显示出中英关系越来越不平衡,同时也将英国不愿失去巨额投资的绝望感表露无遗。
而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形容这样的媒体报道是“误解”。他补充说:“中国的外交做法要更加细腻一些。”《卫报》的一篇评论说,在李克强访英前夕,“北京决定温和地告诫英国,要有自知之明”。
文章引述刘晓明的话说,中国已经不再把英国看作是欧洲最重要的国家,现在德国、法国已经排在英国之前。
文章说,刘晓明的话说明,中国无暇顾及外交上的一般礼仪,想要提醒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究竟谁才是21世纪的领头羊。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女王风波”确实能看出英国的一些“小气”。
星岛环球网分析称,正是因为英国一些人在同中国打交道时,还是放不下“帝国心态”。中国综合国力日盛,已晋升为第二大经济体,再也不会回到一百多年前孱弱和屈辱的状态,“天下未可小中国”。英国昔日“日不落帝国”的盛况不再。但内心深处,某些绅士还保存一份虚矫的优越感。在同新兴国家打交道中,他们不时展露出礼服下的“小”字来。
原本在工作层面商谈的一些技术问题,被扩大渲染,掺杂了政治算计。接触到的一些熟悉外交规则的人士认为,领导人出访安排哪些活动、见哪些人,通常由外交机构从政治关系、礼仪规格等因素出发来设计,并同往访国商谈。这些商谈往往在机密状态下进行,如果一方单方面故意曝光,并引发外界曲解。这就是一种非常不合常态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