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资讯 > 大公国际 > 环球视野 > 正文

热闻

  • 图片

巴以为何总是冲突不断?

犹太人在“二战”前受尽没有祖国、被人欺凌的痛苦,可是以色列在中东战争中,又人为地制造了另一群没有祖国、无家可归的难民,制造了另一个民族迫害。这使得以色列逐渐成为世界舆论批评的焦点。

图为加沙地带小镇司德罗特上空捕捉到的以色列导弹行径轨迹 资料图片

  编者按:本文为专题策划的资料内容。发表于2010年《文史参考》第13期,作者王湘浏。

  多年以来,人们对中东地区的纷乱似乎已司空见惯,巴以冲突乃至犹太人与穆斯林的仇恨似乎仍停留在上世纪中叶。在巴勒斯坦很多地方,有机会进学校受教育的孩子会拿到这样的课本:“我们的祖国巴勒斯坦,东起约旦,西临埃及,北接黎巴嫩,南面是沙特。”如果要问“以色列在哪儿?”他们会说“没有以色列啊!”

  回归上帝的“应许之地”——迦南

  美国文豪马克·吐温曾描述巴勒斯坦地区,说它“山上寸草不生,色彩单调,地形不美,这是一块没有希望、令人伤心和沉默的土地”。

  作为中东的中心,巴勒斯坦地区西接地中海东岸,其余三面被埃及、叙利亚、黎巴嫩和约旦包围,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还没有中国海南岛大。由于扼守沟通亚、非、欧三大洲交通咽喉,加上靠近全球重要的石油产地阿拉伯半岛和波斯湾,紧邻连通地中海和印度洋的苏伊士运河。自古以来,这里一直是强邻和大国争夺的主要目标。历史上,这里也出现过部族的迁徙和后来者征服先来者。

  巴勒斯坦最早的原始居民是迦南人。他们约在公元前2000年从阿拉伯半岛东部一带来到这里定居。后来,克里特岛和爱琴海沿岸的海上民族腓力斯人受到希腊人的攻击,渡海移居迦南,将该地称为“巴勒斯坦”,意为“腓力斯人的土地”。

  约在公元前1800年,一支希伯来人游牧部族从两河流域逐渐迁入巴勒斯坦,在与迦南人长期冲突后逐渐混合杂居。至此,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祖先有了最初的交融。现代基因研究结果显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有最相近的血缘关系,“都是亚伯拉罕的后裔”。

  《圣经》称犹太人的祖先是流浪的亚伯拉罕,正是他率领族人从巴比伦地区迁居到迦南(现巴勒斯坦地区)。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我要将你现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赐给你和你的后裔,永远为业。”当地人把他们称为“希伯来人”,意为“从河那边来的人”。

  后来,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带领部族逃避饥荒西迁到了尼罗河三角洲,在埃及繁衍生息400年后,又在摩西率领下返回迦南,回到了上帝的“应许之地”。传说雅各摔跤赢了天神,天神赐给他名字“以色列”,意思是“同神摔过跤的人”。从此希伯来人又叫做以色列人。时至今日,犹太人依然习惯称自己为“雅各的子孙”、“以色列的臣民”。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责任编辑:常晓宇

人参与 条评论

微博关注:

大公网

  • 打印

数码频道

更多
参与互动
关注方式:
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