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资讯 > 大公国际 > 环球视野 > 正文

热闻

  • 图片

邓小平访日:下一代定会解决钓鱼岛问题

核心提示:邓小平的到来不仅是为了促进民族和解,而且还带来了两国人民能够在和平友好的新时代和平共处的新希望。甚至有些人感到,二战结束的30年后,伤痛正在复原。

\

  编者按:本文摘自《中国治理评论》,作者:傅高义等,出版:中央编译出版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六年里,共有三个外国领导人访问了日本,他们的访问给日本民众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日本民众从根本上改变了对来访国家的态度和方式。早在20世纪60年代,第35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在访日期间,与当地学生和普通市民进行了坦率而热烈的公开对话,日本民众从未与任何一个外国领导人有如此特别的经历。罗伯特·肯尼迪的活力、别具一格的理想主义、为全人类服务的诚意、对他人观点的尊重都加深了日本人对民主价值的理解,并增强了日本民众对美国的好感。

  30年后的1998年,另一位外国元首,时任韩国总统的金大中,在访日期间,对1973年曾挽救他生命的日本人表示感谢,这也同样给日本民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金大中流亡日本期间,曾被韩国的中央情报部劫持并绑架至一艘小船上,他们计划将金大中扔到海里使其溺亡。访日期间,金大中试图缓和两国人民之间的敌意,真诚地用日语说道,韩国和日本应该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两国应该共同期待一个和平友好的未来。他的言语深深触动了在场听众。在之后几个月里进行的韩国和日本民众的民意调查来看,双方对彼此之间的态度有了明显改变。

  美韩两国领导人对日本的访问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在这两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之间,邓小平1978年访问日本也同样给日本民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国和其岛国邻邦日本交往的2200年间,邓小平是第一位踏足日本国土并会见日本天皇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说过,尽管两国在20世纪曾经历过令人遗憾的时期,但两国拥有2000年的友好关系,他期望以向前看的态度建立两国的和平关系。一些日本人深知日本的侵略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希望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悲痛之情,并愿意伸出友谊之手。邓小平的上述一番话深深感染了这些日本人。邓小平的到来不仅是为了促进民族和解,而且还带来了两国人民能够在和平友好的新时代和平共处的新希望。甚至有些人感到,二战结束的30年后,伤痛正在复原。

  邓小平访日期间,许多日本人对他们给中国人民造成痛苦表示惋惜和痛心,甚至日本的政界要人誓言不再让此类悲剧重演。邓小平接受了他们的道歉却没有要求他们尽数所犯罪行。对于许多领域和阶层的日本人而言,帮助中国实现现代化,不仅是对他们自己曾经所犯罪行的追悔,也是为中国的繁荣贡献力量的方式和途径,他们的行为本身无疑将会大大提高两国和平共处的机会和可能性。

  当时几乎所有的日本家庭都已拥有电视机。通过电视,日本民众了解了他们的领导人代表国家向邓小平的致歉,对此,日本民众深有同感。虽然电视机在中国并未广泛普及,但是邓小平访问日本工厂的新闻片和照片也让中国人从中看到,邓小平在日本是如何受到日本民众的热烈欢迎,图片上展示的日本新技术也让中国人明白中国的落后程度。

  • 责任编辑:常晓宇

人参与 条评论

微博关注:

大公网

  • 打印

数码频道

更多
参与互动
关注方式:
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