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系专题策划资料,非即时新闻。
那是1992年4月28日邓小平同身边人员谈中国发展问题时讲的。他指出:“我们再韬光养晦地干些年,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较大的政治力量,中国在国际上发言的分量就会不同。”
1989年中国发生风波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对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制裁措施。而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之后,美苏两极冷战格局不复存在,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战略力量对比出现严重失衡。
面对国际格局的急剧变化与中国承受的巨大压力,1989年9月,邓小平向几位中共中央负责同志指出:“总之,对于国际局势,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
1990年12月,邓小平又对几位中共中央负责同志谈到:“第三世界有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中国永远都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但在国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作什么?我看要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们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办事,在原则立场上把握住。”
2004年出版的《邓小平年谱》公开发表了“韬光养晦”的原始出处。那是1992年4月28日邓小平同身边人员谈中国发展问题时讲的。他指出:“我们再韬光养晦地干些年,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较大的政治力量,中国在国际上发言的分量就会不同。”(《邓小平年谱(1975-1997年)》(下)第1346页)。
邓小平在冷战结束之际的这些重要谈话,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国在应对国际风云变幻时采取的20字战略方针,即 “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简称“韬光养晦、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