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为专题资料,非时效新闻。来源《对外传播》2014年第4期 作者:郭金月
政治领导人作为受关注度极高的公众人物,在世界重大问题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举足轻重。在这个过程中,领导人的国际形象显得尤为重要。各国领导人都在运用各种媒介和方式,努力打造自身在国际受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领导人的国际形象,有天然形成的,近年来主动塑造、精心打造的成分在加大。实际上,领导人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天然的“形象大使”。作为国家领导人的形象之所以超乎寻常的重要,就在于它是一种特殊的、显性的政治资本,是构成政府影响力的基本要素之一。它不仅代表着其个人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国家、政府及民族形象的化身。[1]
说到领导人的国际形象,绕不过去普京。俄罗斯总统普京是当今国际政坛上最引人瞩目的人物之一。从1999年的最后一天从叶利钦手中接过权杖,到2012年第三次登上俄罗斯最高权力的宝座,十几年来普京似乎一直没离开过世界舆论舞台的中间位置。对于中国和美国的民众来说,普京也并不陌生。不过,尽管在中美的知名度都很高,普京给两国民众留下的印象却大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
一、英雄与独夫:普京在中美两国的不同形象
作为一位个性很强的领导人,普京独特的行事风格和一些超乎寻常的举动,自然很容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只有这一点还不够。同样重要的一点是,普京是俄罗斯的总统。俄罗斯作为独特的东正教文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代历史上又经历了震撼世界的革命与剧变这样的重大变迁。作为当今世界上的军事强国之一,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对中国来说,俄罗斯作为其“全面战略协作伙伴”,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应对美西方压力的战略依托,普京正是这一巨大航船的掌舵者。对美国来说,俄罗斯是唯一一个能在“半小时之内”消灭自己的国家,而其核密码箱就掌握在普京手里。
在许多中国人看来,无论是用“硬汉”还是“强人”的标签,普京的形象都较为正面。1990年代末还是总理的普京指挥的车臣战争,被中国解读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严厉打击恐怖主义的坚决举动。而普京的特工出身,在中国人的眼中,更是为他平添了不少个人魅力。普京深邃的双眼、冷峻的外表,在加上他“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给中国民众普遍留下了集智慧与勇敢于一身的印象,这在各国领导人中似乎无出其右者。用一位中国学者的话说,普京有着“近乎完美的英雄形象”。[2]
诚然,多数中国人对普京的对内政策或许并不熟悉,但普京强硬对抗美西方却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从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俄罗斯与法国、德国等组成反美“统一战线”,到2008年俄与格鲁吉亚进行战争,再到2014年出兵克里米亚,普京在西方压力面前毫不妥协和退缩,特别是敢与美国“硬碰硬”的姿态,都成为中国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从某种程度上说,“普氏风格”早已深入许多中国百姓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