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公司天津渔阳建工集团海外公司承建的尼日利亚埃基蒂州市政文娱中心项目9日举行奠基仪式。记者靳利国 摄
编者按:本文系专题策划资料,非即时新闻。
由中国公司天津渔阳建工集团海外公司承建的尼日利亚埃基蒂州市政文娱中心项目9日举行奠基仪式,该项目将成为埃基蒂州的标志性建筑。
在奠基仪式上,埃基蒂州长费耶米说,近年来,尼中合作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优秀中国公司来到尼日利亚,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介绍说,尼日利亚和中国合作进行的这个项目能够有效促进埃基蒂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文娱中心也能够提高普通民众的精神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是尼中合作的一个良好典范。
天津渔阳建工集团海外公司总经理胡方表示,作为在尼中资机构的一个代表,天津渔阳公司在积极获得自身发展的同时致力于服务当地,为当地民众谋福利,促进中尼友谊的不断加深。他接着说,市政文娱中心坐落在埃基蒂州首府阿多-埃基蒂市中心,将成为该市以及整个州的标志性建筑,向世人讲述中尼友好合作的事迹。
编者按:以下文字摘自新京报相关报道。
当地时间5月4日傍晚,正在埃塞俄比亚访问的李克强总理在下榻饭店门口遇到几位在非中国企业员工,李克强询问了大家的工作生活情况。他说,中国有竞争优势,希望大家在这里站住脚、扎住根。真正扎住根,还是要了解当地文化、尊重当地习俗。和谐相处,才能把项目做得更大,成就也一定会更大。
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白皮书指出,2013年,中非贸易总额再创新高,达到2100亿美元。2009年起,中国已连续5年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2009-2012年,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流量由14.4亿美元增至25.2亿美元,年均增长20.5%;同期存量由93.3亿美元增至212.3亿美元,增长近1.3倍。
目前,有超过2000家中国企业在非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兴业。前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曾对外表示,目前,在非投资企业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大型国企及华为这样的大型民企,以承接大型项目、工程为主。第二类是把工厂转移到非洲的制造业企业。第三类就是各种贸易商。
已经在非洲工作了10多年的王成安认为,作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企业逐步融入非洲是必然趋势,“如果不与当地的民众建立很好的关系,那么贸易或投资就不能获得发展”。
王成安认为,中国企业需了解非洲文化和当地法律、投资及人文环境。中国企业和中方投资与当地民众有紧密联系,因此要促进相互间人员和贸易交流,想要融入非洲的企业和中国公民需要了解当地的法律、投资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这也是比较大的困难,但会随着交往会逐步淡化。
对于中国企业融入非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姜菲菲指出,语言问题也是企业难以融入非洲社会的问题之一。“和其他西方国家企业来比,语言对中国企业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本身非洲很多国家历史上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与西方国家企业不存在语言沟通障碍。西方企业在当地开办企业,和当地社区、工人等交流都比较方便,而中国企业在这方面不具有优势。”
中非贸易不断深化的同时,非洲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姜菲菲指出,现在非洲经济发展已被世界关注。“2013年,10个发展最快国家中6个是非洲国家,给我们的双边投资带来很大机遇。虽然非洲国家状况相差很大,但总体上是增长的态势。”
王成安表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起步的非洲,中国企业扮演着促进的角色。“非洲一体化需要外部支持,特别是外部投资和援助,这会帮助非洲一体化进程。中国企业通过贸易、投资在主观与客观上帮助非洲发展。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良好机会,促进自身发展。这也是中国企业在非洲发展的动力之一。”
在促进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中国企业应如何参与,姜菲菲认为,这些项目时间比较长,所需要资金较多。虽然我们企业在这方面有优势,但要真正参与到其中还需仔细研究。
对于中国对非洲投资的前景,王成安认为,随着李克强总理到访,中非关系会进入快速路。他举例说,非金融投资领域广阔,包括农业、加工业、基础设施等,这类投资余地很大,会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