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为专题策划资料,非即时新闻
在媒体上沉寂了一段时间的中朝关系,最近似乎又有波澜。虽然外界热炒习近平贺电被冷落,中国驻朝使馆网站“屏蔽”金正恩,但中朝关系却似乎一直相对“低调”。只是一则消息引起了各界兴趣。中国驻韩国大使邱国洪17日表示,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可能访问北京。此一消息若属实,那将是金正恩掌权后首次海外出访。笔者感兴趣的是,如果金正恩真的在年内访华,那么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浮出水面——中国该如何接待?
早在去年11月,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会见了到访的朝鲜外务省副相金亨俊。据悉,金亨俊的此次来访是突然的、没有任何征兆的。很多媒体分析金亨俊为金正恩访华“铺路”的可能性极大。当时就有媒体分析,金正恩可能会在近期访华。
中朝关系或许是世界上最受瞩目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的传承方式的重要手段,就是历史上极为密切的领导人互访。金正恩2011年底成为朝鲜最高领导人之后,3年来一直没有外访,更没有访华。这种局面显得颇为不寻常。因此外媒将朝鲜副外相访华与金正恩可能访华相联系,并非无稽之谈。更进一步讲,从中国的接待规格、接待内容、金正恩的访问细节上,都能看出两国关系的特征和走向。
从接待规格上看,如果金正恩像其父亲金正日一样,以非正式方式或是秘密方式访华的话,那么可以判断中朝关系和过往不会有太大变化;但如果金正恩来华是正式的国事访问,并且在官媒上明确表明来华的时间和相关细节的话,中朝关系就有某种转变的可能。
金正日生前曾8次访华,第一次在1983年以“接班人”身份访问中国,当时包括邓小平、胡耀邦、邓颖超等高层悉数接见,胡耀邦几乎全程陪同他访问了北京、杭州、上海等大半个中国。不过这次访问是一次秘密访问。朝鲜人制作的纪录片传播到中国后,中国民众才更多了解到朝鲜贵宾的这种高规格礼遇。此后的几次访华差不多都是以非正式的名义进行。在访问结束前,中朝官方都不报道,访问后规定统一时间对外发布。
因此,相信很多人愿意看到金正恩,朝鲜的这位年轻领导人访华能体现与其父亲不一样的“特色”。如果金正恩站在人民大会堂外的红地毯上,检阅仪仗队、聆听21响礼炮鸣响,同时向不远处的各国记者们挥手致意,这肯定是全球媒体上当天最大的新闻,也将是朝鲜形象一次最好的国际公关。
对中国而言,以这种国事礼仪接待金正恩也会传递出有意义的信息。如果真如韩国媒体预测的那样,金正恩在今年内访华,并且是以正常的国际访问程序进行,那么可以说明中朝关系已经告别了金日成和金正日时代所营造的“政党关系”、“特殊关系”或“亲戚关系”,已经逐渐向正常的“国与国关系”演变。这是理解金正恩访问中国的第一层意义所在。
另外,从可能的接待内容上也能看出中朝关系的特征和朝鲜的变化。比如中国专门安排金正恩参观的地点、或者金正恩希望对哪里访问,都可以传递出朝鲜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改革的专注度,以及中国希望朝鲜发展经济的途径表达。
一个可以类比的例子是,朝鲜前领导人金正日访华时除了肯定要拜访和朝鲜接壤的中国东北地区外,其余主要访问的都是沿海或者重要开放城市,并深入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和民生工程参观,甚至还逛超市。这体现出金正日希望从这些城市和企业中学到经验,用于朝鲜的经济建设,同时这又表现出他迫切想改变人民生活水平的想法。
金正日去世后的3年来,金正恩曾多次视察工厂,增加特区数目,并且大谈民生话题。这已经体现出他重视经济发展的一面。因而金正恩若访华,像其父亲一样,参观相关企业和民生工程应该也会在访问计划日程当中。
其实,如果金正恩实现访华,各界媒体最关注的还是他访华的一些有趣的细节。比如他会不会像美国总统访华一样,和中国市民进行互动?会不会带上备受各界媒体关注的夫人李雪主?是选择坐火车还是坐飞机……金正日几次访华都是坐火车而行,并不公开透露夫人随行的消息,此外由于非正式访问居多,所以和中国普通民众完全隔离。
但是,自小就在瑞士留学的金正恩,接受了西方先进且开放的教育,在意识形态上应该相对开放。比如其上台后,朝鲜人穿着悄悄发生变化、手机日益普及、邀请美联社等媒体机构入驻等。因此,金正恩若访华,体现出来的一些细节也将是外界期待的。
如果中国外交方面对金正恩访华的接待安排,突出细节和人情味,无形中也给那些反对继续加强中朝关系的人提出反例,也更可以减轻外交当局在面对朝鲜核试验等极端事件后所面临的一些国内外压力。
此前,蒙古总统访问朝鲜,但据称金正恩并没有与之公开会晤。所以不排除金正恩希望自己的“外交首秀”留给中国。从种种迹象上看,“首秀”可期。